低空“新赛道” 江滨水处理公司率先构建无人机协同作业生产体系

2025-05-30 10:30:36 沈诗佳

在绍兴市加快推进低空经济创新发展的政策指引下,江滨水处理公司找准“新赛道”,构建污水治理领域无人机低空协同作业生产系统,通过“数字孪生+无人机群”技术融合,致力于破人力资源短缺、巡检视野盲区等困难,切实提升水质送检时效,增强安全管理水平,以智能技术驱动基础设施巡检与生产物资运输的智能化升级,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实现资源高效配置与生产系统数字化协同污水处理数字化转型提供行业创新样本。

数字翼展:28公里管线天眼巡检首飞

传统人工巡检需2人耗时2天才能完成13公里污水管网及15公里电力专线排查,存在效率低、盲区多等问题。江滨水处理公司通过引入无人机与全自动平台,构建数字孪生+热成像AI识别智能巡检体系无人机每日自动巡检通过高精度摄像头实时监测、热成像数据比对,故障响应时间由原来的12小时缩短至实时报警效率提升10倍,缺陷识别准确率超99%。该天眼巡检实现隐患即时预警,有效缓解年人工紧张问题,年节省成本20余万元。

空中走廊:20分钟水样流转物流圈启动试飞

“天眼”巡检基础上,江滨水处理公司联合无人机设备制造商探索污水样品空中运输服务,拟建两条空中专线,打通江滨两厂区与水样样品检测公司的地域间隔。通过无人机替代人工送样方式,着力构建20分钟空运通道,使水样流转时间从2小时压缩至20分钟,每年可节约物流成本约10余万元,有效突破地理空间限制,提升检测协同工作效率。

机瞳巡疆:构建施工安全天网

打破传统工程建设安全管理过度依赖人工巡查,监管盲区多、时效性差、主观性强、难以持续覆盖高危区域等弊端,创新性地设置工程现场空中监管路线,部署无人机空中机管手段,构建全方位、无死角的立体化监测网络。结合AI智能识别技术,对施工人员劳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安全带)佩戴情况、危险施工行为(如临边防护缺失、违规操作)等关键安全隐患进行自动化、实时化、全天候的智能识别与预警实现了从‘人盯’到‘技防’的根本转变,做到安全风险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大幅提升工程现场本质安全水平。

下一步,江滨水处理将继续拓展无人机应用场景,打造数字智慧化运营通道,形成可复制的空天地一体化水务管理模式实现水务行业巡检-运输-监测-处置的全链条低空服务体系。